2017-05-31 In remembrance of ore beloved

早幾日家母打給我,當時我跟朋友逛街,電話跟我說邊個邊個的阿婆過了身,雖然那位朋友都相識多年,但當時都冇特別感覺

 直到前日家母confirm是否出席到喪禮,才知道原來我聽錯,不是朋友的婆婆,是朋友的老婆...這下心裡打了很大的突,他們兩公婆我都認識...

 當晚我打開兩公婆的臉書,心裡有一陣說不出的唏噓,在我眼中,他們是十分幸福的一對,他們那位4歲大的小女孩,亦都十分可愛,但真的感到十分無奈

 今晚出席了喪禮,原來她已受洗,成為天主教徒,所以喪禮上都以西式為主,這是我第一次出席教會的安息禮拜,現場有鋼琴輕輕奏樂,花牌都是以白色花朵為主,沒有燒香煙霧,感覺清幽、寧靜、舒適,環境亦變得光猛而柔和,整體都很和諧

 整個安息禮拜都跟著rundown進行,有序樂、宣召、唱詩、祈禱、讀經、講道、再唱詩、致謝及報告、祝福

 最後就是瞻仰遺容,這PART最令人傷感,我見幾乎所有女士,包括家母,在這過程都忍不住淚水,弄到我都受少少影響

記得以前拍戲,其中一場就是瞻仰遺容,完全與現實真是差很遠,可能趟著那位不是我最熟悉的,所以沒太大感覺,可能當那位是至親的話,心情就不是這樣了

明天都會出席她的舉殯,我決定將我看過的一本書送給我朋友,書名叫《請照顧我的女兒》

作者是一位媽媽,在懷著女兒的時候被診斷出有癌症,情況每況越下,亦感到自己終有一日會離開丈夫及女兒,於是決定寫這本書,除了想將抗癌過程記錄之外,更重要是寫給她的女兒柚莉亞,希望她能夠代為照顧爸爸,更透過文字,向女兒教導如何看待任何事物,例如吵架、朋友、讀書、學校/老師、金錢概念、打掃、打扮、減肥、生理變化、戀愛等等,同時亦記錄媽媽本人是一個怎樣的人(作者講述自己年輕時很鐘意夾BAND,如果女兒喜歡音樂的話,媽媽會很高興),這樣的記錄,其實也能減輕丈夫的負擔,因為女兒的女孩子的世界,有一點空間是父親也不能涉獵,這本書正好彌補這空隙,暫代父親教導女兒

 這本書我很喜歡,因為它給了我更多的想法以及世界觀,但另一方面,我覺得我朋友應該會比我更需要這本書,算是為朋友一種少少心靈的倍靠,讓他有個方向

我很喜歡這本書,但朋友比我更需要它

這是我第一次親手將喜歡的書送給朋友,以前也沒有這種感覺,沒甚麼太大原因,只是覺得送給他是不會錯的





誰曾應許,一生不撇下我?每段窄路,誰陪我去走過?
誰還領我,於青草恬靜處躺臥,豐足恩惠比海沙更多?

誰曾應許,天天看顧著我,晝夜眷佑,連頭髮也數過?
誰還以愛驅走心裡懼怕怯懦,那懼路途捲動著漩渦?

因你是我主我避難所,我盾牌和詩歌,
你是我的高臺我隨時幫助,
來吧,用信心讚頌和高歌,你永在我心窩,
唯你有永生江河,除你以外不倚靠別個,
我究竟算甚麼,神你竟這般顧念我。

留言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