個性與咸魚
連續幾篇文章都是是首映禮作開首,感覺毫無新意,而事實上,自從當天過後,的確多了不少時間。不知是否因為過去一年睡得太少的關係,首映禮完結後一星期,一上床就呼呼渴睡,第二天起床時間都比預定的遲
因為拍戲的關係,的確失去了不少應有的生活風格,人生不是只有拍片的,亦不應該獨沽一味
本來改變不是甚麼問題,但既然成品已公諸於世,為甚麼仍然要再改呢。一件工藝品,也不會待它即將賣出了,才把它再加工吧
「雷蒙德你吃了飯沒有?還未的話一起吧」上司問
「我吃了少許」明明甚麼都沒吃就回到公司,為的就只因為客人來了,要招呼
當問到第二次,跟上司雙目對接,看到上司的求助,看來這頓飯走不掉
「雷蒙德你在聖誕有沒事項要幹」「雷蒙德你有沒女朋友」
客人分別在上司房及車內問了我這兩條問題,雖然不知道用意何在(或者可能只是找個話題),故沒必要迴避問題,只是答得很廣闊而已
「聖誕有呀,上班嘛」
「還上班?你很等錢用嗎」上司驚訝說
「對的了,年青人,好過掛著拍拖,俾條女煩住哂」客人娓娓道來
「現在當然沒女朋友吧」
「不會嘛,你現在沒有女朋友?」坐在前座的上司似乎難以置信
「現在沒有倒沒甚麼所謂,這樣更好,專心一點,嘿嘿嘿嘿嘿」客人又娓娓道來:「現在女性慢慢偏向中性,你們想一想,以前男孩子玩的是超人、機械人,女孩子是玩洋娃娃,現在嘛,男女都是玩iPad、Facebook,在女性眼中,男性的底牌好像已被揭開了,沒甚麼吸引力可言」
車內靜了數秒鐘,然後我說:「我覺得男士有個性,已經是一種吸引力,視乎吸引了甚麼人而已」
然後竟然換來一陣笑聲,另一位上司駕著車跟我說:「雷蒙德,你這說即是你還未被時光侵蝕你,有些時候某些層面上,不能以個性來待人的」
「十年後根本不允許你有個性」客人說
那一刻,有點無奈
來到附近的酒樓,客人又問了我:「雷蒙德你家鄉在哪?」
「韶關」實在不了解為何他會問這問題,直到我補充一句「但我媽是北京人」後,我就明白他的用意
「你家人都是如此的高嗎?這些是遺傳的,難怪你這樣高」
所謂的閒談,就是甚麼都會談,你的家宅,都可以是話題的一部份
在整個飯局,幾乎沒甚麼發言
在不熟悉的人面前,還是偏向當個聆聽者,的而且確,聽一個人說話比發表自己所謂感想來得更有意思
「為何Steve Jobs這早離去?大家都是用同樣的方式運作、同樣的齒輪、同樣的轉速,為何大多有能力的人都會早離世」客人這樣說:「關鍵就是在於那份壓力,自己已經處於顛峰,但要叫自己下來根本很難做到,簡單的說『輸唔起』,他人只會想著如何保持自己顛峰狀態,這個已經不知不覺間構成了壓力,反而更令自己走下坡」
有時候會想想,何謂「當大事」,多達幾十人做同一個Project,自己就算不是領導,都是負責人?或是做一些改變現況,影響未來發展?
跟當權者合作做事、同桌吃飯,是否就代表自己是當大事的人?
如果是的話,那倒曾經有幻想過自己當大事,現在幻想算是成真,卻慢慢感覺到自己其實屬於Small Potato,至少做人沒太大壓力
在這樣的邏輯下,陪笑的飯局,加上客人的一蓆話,越來越覺得離開這行業,開創自己新的方向,是正確的選擇
所以在整個飯局,幾乎沒甚麼發言,我不能相信、亦不能想像自己十年後會像今天面前的人跟下一代說「不允許你有個性」
客人臨別前問我晚上可有時間,著我跟他一起出席一個電影首映,心裡竟然出現掙扎
既然有離開這行業的打算,還有應酬的需要嗎?但處於這個年紀來說,是所謂搏殺、建立人脈的時光
這些其實是否就是所謂的壓力呢
最後雖然答應出席,但後來又再收到客人來電,沒位子了
有時候甚麼叫緣盡,或多或少都能夠解釋
有得有失,但有失都有得
晚上的娛樂,就是看電影,選了一齣很想看良久的《3 idiots》,大部份笑位笑不出,感動位看得很投入,歌舞劇情很欣賞,當中提及的「死讀書」未至於拍手掌(這解釋了為何當年會考不合格),但整齣電影解釋了「忠於自己」,剛剛跟現時對人生方向很配合,亦加速了要離開這行的決心
一條是眾人認識你、做自己老本行但有可能遺忘自己本性的路,一條做一份牛工但可以嘗試不同事物的路,兩者之間,要如何選擇,我相信「追求怎樣的未來」,絕對是當中決定的因素
心境,都是重要的,正如今晚收到朋友台灣旅行寄來的明信片,已經令人放鬆了不少。希望明天能說說對明信片的感覺
留言
發佈留言